【The best is yet to come】以賽亞書二章1至5節
作者:李錦棠

1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
2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3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4 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犂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5 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

不少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城市」,而條件不外乎要考慮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社會福利、醫療等。然而,即使以上各項都完美俱備,不過若沒有上帝的道,沒有上帝的同在,這還算是「理想」嗎?

二章1至5節是一幅未來理想的遠景,第1節是標題句,而第2至4節是一首完整的詩歌,而第5節以呼籲雅各家起來跟從上帝作本段的結尾。

第1節是以賽亞書的第二個標題句(第一個標題句是一章1節)。不過,這節經文不是僅重複一章1節,而是凸顯第二至四章這一個段落,因此,此段經文與四章2至6節平行,同是描述關於錫安未來榮耀的遠景,所以有學者形容由第二至四章是以「現在」和「將來」交替表達。

第2至4節被稱為「錫安之歌」,以「末後的日子」作開始,把經文的處境放在末後的框架內,主題是關於錫安將成為萬國來朝敬拜上帝的中心。

在末後的日子,究竟出現一幅甚麼圖畫?就是「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和「萬民都要流歸這山」(2節)。短短一句的描述,就勾畫出錫安山的崇高地位,並重要是見到萬民都歸向這山,但經文用了有關河水流動的動詞「流」,其實這是不合常理,水又怎能流向高山?不過正正這不是一幅平常的圖畫,反而更顯出耶和華殿的山的超越性。

當我們看到這幅圖畫,對一些正陷入痛苦掙扎的弟兄姊妹有甚麼安慰和鼓勵?事實上,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失去盼望,但如果連基督徒都沒有盼望,我想這比人間最可悲的事更可悲。

整首錫安之歌充滿動感,動詞「行」(英文譯作“come” 或“walk”)重複使用,短短幾節出現了五次,第3節有三次,參考《呂振中譯本》:「必有許多外族之民要前『來』(原文是『行』),說:『來』(原文是『行』),咱們來上永恆主的山,來登雅各之上帝的殿;好讓他將他的道路指教我們,使我們『行』他的路徑;因為教訓必出於錫安,永恆主的話必出於耶路撒冷」;而第5節則有兩次:「雅各家阿,『來』(原文是『行』)!我們來在永恆主的光中『行』!」

以上五次其中兩次是用了祈使語氣:「來吧」,第一次在第3節,萬國齊聲作出呼籲,一起登耶和華的山,目的並不是獻祭,而是渴慕上帝的道,結果是他們樂意行在祂的路。但最精彩的,上帝藉著外邦人的行動,叫雅各家都要「來吧」(5節),也像外邦人一樣,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在第一章,以色列百姓最大的問題不是宗教活動的問題,而是沒有遵守上帝的訓誨。因此,由上一章所描述的悲情城市到本章一開始的「理想錫安」,充分表達出上帝為祂的百姓預備前面的路,雖然祂的子民會經過審判,但終局不是停留在滅亡,而是一幅滿有盼望的景象,並且這盼望是會帶來我們活出積極的行動,謹守上帝的說話,一直奔向那榮耀的錫安。

曾有廣告指出:「生命滿希望,前路由我創。」人生最大的資產的確是「希望」,如果我們連「希望」都沒有,即使人繼續活著,只會是行尸走肉,等待塵歸塵,土歸土的一天。然而,我們也要清楚,基督徒的「盼望」不是一般人口中的「希望」,前路更不是由「我」創,因為一切的盼望建基在那位掌管天地萬物的主,所以我們的盼望不在於未來的事,而在於掌管明天的主,祂就是我們一切的盼望,我們對上帝有盼望,這就是唯一真實的盼望!

當代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成名作《盼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於1964年首度出版,對當代神學的發展影響至深,林鴻信博士(台灣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表達:「盼望神學的基本主張可簡化如下:「可能」比「現實」重要,因為「可能」還可以改變,而「現實」卻已無法改變。可能的「未來」比現實的「過去」優先,因為「未來」有能力成為「過去」,「過去」卻沒有能力成為「未來」。因此,誰掌握了未來,誰就掌握了優勢。信仰把未來寄托在對上帝應許的盼望,借着相信盼望上帝的應許而掌握未來。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63a5ykl.html



聖經導賞

難解經文

學者文庫

讀經有妙法

金句精讀

靈食蜜語

基督徒常用語

聖經講座錄影

聖地風貌相片集

文以明道


聯絡明道 ::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
©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地圖)
電話:2986-9968 :: 傳真:3013-9501 :: 電郵:info@mingdaopres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