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果效的使命,也是成功的使命!】以賽亞書六章8至10節
作者:李錦棠

「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永不回頭,永不回頭!」一首很喜歡和感動的詩歌,不過詩歌背後卻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這是關於十九世紀在東北印度阿薩姆邦的加羅村落,第一個歸主家庭所經歷的故事。當時村長警告村民不可信耶穌,凡召見家庭審問時會預備弓箭手,威脅他們如果不放棄信耶穌,就會立刻被殺害。一個家庭第一次被問,那位父親回答:「我已經決定,跟隨耶穌,永不回頭。」隨之他的兩個孩子被弓箭手殺害。第二次被問,父親答覆:「縱無人同往,我也要跟隨。」他的妻子立時被處決。第三次當弓箭手把弓箭瞄向父親問時,父親不斷重複說:「十架在前頭,世界在背後。」結果,弓箭手也把他射死。村長為此事思索良久為甚麼這一家人以死相逼也不改變立場,所以他們相信的一定是真實且有大能力的神。後來整條村落都被感動並且歸回基督教。」(資料來源:一首歌 一個故事(04)- 決定了不回頭 (soooradio.net))

這首詩歌唱起來,不算太困難,但要實踐起來,談何容易!以賽亞書六章8至10節正是記載先知要實踐一個類似這首詩歌的使命,而且這使命在人看來,是一個沒果效又令人洩氣的使命,但先知仍然樂意回應,求主差遣。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六8)

「我又聽見」與第1節「我見」平行,兩者都表達先知的感官狀態。當然,這更與其他的百姓對比,其他人的耳朵、眼睛都是遲鈍,但先知卻能聽又能見,最重要是能看見自己的不配和卑微。

主發出一個呼籲:「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首先,主說這話不是以命令語氣發出的,更不是用請求的語調,故上帝不是乞求工人,事實上,上帝不是在沒有選擇之下而說這番話,還記得前文出現過的天使撒拉弗嗎?天使比人更有能力,可是上帝對人發出這寶貴的呼召,因此,先知不是經過一番掙扎之下才感到「犧牲」一切而回應這召命,他是不假思索、不用掙扎便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但請留意,先知也不是自覺偉大或自我浪漫作出回應,而是他謙卑感到不配;加上按原文直譯這話,是「看我!差遣我」,對應第7節的「看哪」,第7節是上帝叫先知本人看見自己的罪孽得以潔淨,故第8節先知便求上帝看他,注視他,並渴望得以被祂差遣。因此,先知看見這是一個莫大的寶貴機會,故他根本不用掙扎和衡量,便當下作出回應。

接下去,第9及10節都是上帝的說話,也是本章的中心,不過我們慣常停留在第8節,卻往往必忽略了上帝清楚的吩咐。「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9~10節)乍看來,我們不禁會問為何上帝不喜歡人悔改回轉?但我們不要忘記由第一至五章來看,上帝是期待百姓回轉的,加上上文剛描述先知的罪得以被除掉,就更肯定上帝怎會不喜歡人悔改回轉!

事實上,第9節已清楚指出當時百姓的狀況,就是「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呂振中譯本》的翻譯更明顯:「你們聽了又聽吧!但總不明白!你們看了又看吧!但總不曉得!」換言之,這百姓的聽力和視力都沒有問題,只是他們不明白、不曉得。接著第10節便再進一步描述,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若果我們從英文來看就更顯然易見:(參Francis Landy, “Strategie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ffusion In Isaiah 6”.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7, 1 (1999): 71.)

Make fat the heart of this people
Make its ear heavy
Make its eyes delusive
Lest it see with its eyes
And hear with its ears
And its heart understands…

由此可見,這句的上半部分像出埃及記第四至十四章中描述法老硬心的情況相似,也如詩篇八十一篇11至12節:「無奈,我的民不聽我的聲音;以色列全不理我。我便任憑他們心裏剛硬,隨自己的計謀而行。」可見當時百姓已經去到一個病入膏肓的地步;而後半句是「否定結果副詞子句」,表達了以賽亞傳講之後的結果。而「恐怕」或譯作「免得」「否則」,這個質詞是用來表達「否定目的」,這話明顯有揶揄諷刺的口吻,而這表達手法在新約也被主耶穌所引用(太十三10-17;可四10-12),正如有些父母跟其子女說:「你們不喜歡讀書就以後不讀書,成日打機啦!」很明顯,父母其實不是想他們僅終日打機,只是通過這話諷刺他們的做法。再者,第9至10節無疑表明這百姓已無可救藥,現時已是審判的時候。

當然,我們若留意這三節經文的描述,就發現用了很多感官字詞:「看見」「聽見」「耳朵」「眼睛」等等,為要對比以賽亞的看與聽及百姓的看與聽,當然,兩者帶來的終局也截然不一樣。今天,我們的眼睛看見嗎?耳朵聽見嗎?心又明白嗎?若我們都「看見」又「聽見」,我們又是否敢於回應:「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樂意承擔這沒有果效的使命?雖然以賽亞的事奉看似沒希望,不過他「看見」「明白」事奉不是從果效而定輸贏,而是忠於那位坐在天上寶座的呼召。

攝於愛丁堡的Calton Hill



聖經導賞

難解經文

學者文庫

讀經有妙法

金句精讀

靈食蜜語

基督徒常用語

聖經講座錄影

聖地風貌相片集

文以明道


聯絡明道 ::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
© 2021 明道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香港九龍新蒲崗雙喜街9號匯達商業中心6樓6號室(地圖)
電話:2986-9968 :: 傳真:3013-9501 :: 電郵:info@mingdaopress.org